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崇高精神 培育优秀人才 加快学校发展
【作者】佚名      【日期】2008-04-09 00:00      【点击】

  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加快学校发展,校党委已明确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作为学校的“大学精神”,决定在全校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的活动,并专门下发了《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贵州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分五个部分,一是关于“大学精神”;二是学校“大学精神”的凝炼;三是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活动的意义;四是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五是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活动的组织。
  《意见》指出,“大学精神”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引领大学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体系的独特气质。“爱国、奉献、敬业、自强”,是我校在近七十年办学历程中,经长期积淀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在学校的不同历史阶段,都有一批典型的代表人物,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践行和彰显“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
  在建校初期,有时任国文系主任的著名文学家、出版家、新闻教育家谢六逸和首任外语系主任的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宪益,他们都积极为宣传抗日救亡、争取民族独立而奔走疾呼,为培育人才、传播文明而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积极支持、掩护地下党活动的校长、数学教育家萧文灿和一批以学生身份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团结师生,宣传革命思想,抵制反动当局的破坏行径,为争取国家的光明前途而斗争,使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师大的前身)成为当时全省惟一未受破坏的大学,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以项英杰、梁祖荫、张英骏、王学孟、李独清等学者为代表的广大师生,在相宝山下艰苦奋斗、潜心办学,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其间,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为恢复重建贵州大学,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设立“贵州大学”,由贵阳师范学院给予师资、设备等支持。1959年,贵州大学由贵阳师范学院分出,贵阳师范学院抽调42%的教师给予支援。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聚集了著名历史学家吴雁南、著名地理学家杨明德、全国高校“教学名师”项昭等老一辈学者专家,以及信息技术专家谢晓尧、喀斯特研究专家熊康宁,遗传学专家陈庆富等中青年学者,他们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严谨治学、大胆创新,为培养合格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教文化进步积极奉献。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杨明德教授,数十年乐教爱生、敬业奉献,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73岁时,在考察我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途中,不幸以身殉职,用生命诠释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1996年,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这也是对贵州师大多年来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充分肯定。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成为学校滋养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在师大学子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学校毕业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创造优异成绩,不负学校和社会的期望,成长起一大批基础教育骨干、学术文化精英和党政管理中坚。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在一代代师大学人的办学历程中得以凝炼、熔铸,在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创业实践中得以传承、光大,在学校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辉煌业绩中得到充分体现。
  2001年,在庆祝贵州师范大学建校六十周年活动中,学校提出以“爱国、奉献、敬业、自强”作为学校的“校园精神”,这既是对贵州师范大学光荣办学历史和优秀学人品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又是对全校师生员工的巨大激励和有力鞭策。学校领导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这一精神,学校的重要文件中也多次强调和体现这一精神,使之在育人、办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宣传的不断加强,“校园精神”的提法已显出其局限性。所以,校党委决定将“校园精神”改称为“大学精神”,使“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精神更加鲜明突出、更具有感召力。“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与“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校训和凸显“师道”的学校标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必将成为引领师生员工艰苦奋斗、笃学精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意见》强调,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活动,是对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一次深入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是对学校近七十年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科学总结,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能使全校师生员工牢记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精神、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敬业奉献、自强不息。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是一代代师大学人优秀品质的结晶;他们中的优秀代表及其感人事迹,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榜样和人生教材。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能够激励全校师生员工加强精神修养、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学养俱深、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是学校事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核心。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能够凝聚全校师生员工心志,集中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增强事业心和使命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团结、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学校发展。
  《意见》指出,宣传学校的大学精神,主要就是宣传学校的光荣办学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宣传学校著名学者和优秀毕业生、优秀校友的感人事迹,宣传学校在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在事迹的宣传中彰显大学精神、传播大学精神。
  通过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要让全校师生员工进一步了解贵州师大、热爱贵州师大,要让“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要使广大师生员工自觉地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自觉地坚持爱国精神与爱校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探索创新精神与传承优良传统精神的统一、与时俱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的统一,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贵州师范大学共同努力奋斗。
  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要与学校今年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筹备召开第三次党代会的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进一步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推动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要与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遵守职业道德,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学生珍惜大学时光,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管理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强化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
  《意见》要求, 全校各级党组织要在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的活动中发挥政治核心和组织领导作用。特别是各教学单位党委(党总支),要立即行动起来,加强组织领导,结合评建工作等重点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具体方案,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组织全体师生员工,深入开展宣传学校大学精神的活动。
  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的活动,要在创新形式和丰富内容上下功夫。要以《贵州师范大学六十年》、《贵州师范大学学者风采》、《贵州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师范大学学风建设意见》、校史陈列室,以及近几年学校党代会、教代会的工作报告等为素材,通过座谈会、报告会、图片展、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宣传著名学者、专家的学术成就和人格精神,宣传学校及本单位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贡献方面的业绩,宣传学校优秀毕业生、知名校友的成功事迹。各学院、教学部在育人环境布置设计中,要贯穿、突出学校“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校党委宣传部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校报等媒体,积极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及时报道宣传大学精神活动的开展情况。
  开展宣传“爱国、奉献、敬业、自强”大学精神的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继承优良传统、加快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注重活动经验的总结,加强活动成果的积累,做到有记载、有形象、有平台,形成对青年学生和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质资源,使学校“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此次活动的集中宣传阶段为今年3月下旬到6月下旬,此后将长期、持续地分散进行。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