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求是学院举行首届教师教育创新论坛
【作者】图/樊娟妮 文/龙家胜 龙定权 王钰惟 张勇会      【日期】2009-12-01 00:00      【点击】
教师教育创新论坛现场
参与论坛代表合影
  12月12日上午8:30,我校求是学院首届“教师教育创新论坛”在白云校区举行。贵州省教育厅工会主席、贵州省高校教育督导团团长代其平,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副校长刘肇军、李存雄,原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贵州省高校教育督导团副团长吕传汉,贵州省教育科研所、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杨正芳,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蔡志坚、基础教育处处长郭子建、民教处处长宋黔萍,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杜正军,安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古秋芳及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等媒体单位的领导和记者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开幕式。来自全省九个地、州、市40余所实习基地的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教师代表、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院长袁开祥、副院长罗永祥、杨先明、院党委副书记潘国昌等领导和800多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党委书记张静主持。
  此次论坛遵循“加强实习,形成技能,培育特色,顶岗实习,离岗培训,合作共赢”的创新理念,旨在研究探讨交流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深化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 
  在开幕式大会上,贵州省教育厅工会主席,贵州省高校教育督导团团长代其平代表教育厅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当前教师教育垄断状况被打破、培养模式亟待改进、社会需求量减少、实践技能缺乏等方面的挑战,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培养目标、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基础建设等方面解决我省教师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副校长刘肇军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向大会致意热烈的祝贺,并向光临论坛的来宾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欢迎!刘校长强调,此次论坛围绕基地院校合作共赢的平台、机制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思索师范院校的办学模式,完善基地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切实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创新性应用型合格教师,是我校求是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办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实践。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院长袁开祥向大会致辞并作了题为《搭建合作平台、建立组织机构、探索合作机制、实现共赢目标》的报告;求是学院副院长罗永祥作《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关于教师教育改革试验情况的报告》;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省高等教育督导团副团长吕传汉教授作《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关于“顶岗实习、离岗培训“工作安排报告》;学生代表张敏、罗欢代表06级1400多名实习学生发言,深切而又热情地感谢实习基地的教育局领导、校长、指导老师们对我校学生实习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会场上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此次论坛设有《基地论坛》高中组、《基地论坛》初中组、《顶岗论坛》、《人文社科类论坛》、《理科类实习论坛》五个分论坛,与会代表分五个专业参加教育创新论坛,大会收到50多篇专业论文,从多角度、多层次发表了对于教师教育创新的见解。在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求是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的书法展览、美术系的美术作品展览、教学工作部的教学成果展览、求是学院“十佳班级”和“十佳大学生”情况介绍;求是学院党委主办的《求是季刊》和《求是学院报》和副刊《希望之星》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副刊《希望之星》登载的学生樊大林的作品“芳洲拾翠”(第1集)(第2集)2006级教学案例辑选,充分地体现了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毕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下午4:10,在“沐浴着和谐的阳光,扎根在深厚的沃壤,森林之城思贤山下,一排排挺拔的香樟……”大合唱声中拉开了此次论坛汇报演出的序幕。贵州民族舞蹈《百褶裙》、《溜溜的情,溜溜的歌》、配乐书画《春江花月夜》、配乐诗朗诵《如果还有如果》、健美操《激扬的青春》等节目,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风貌,让代表们对求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据悉,由高校自行主办的教师教育创新论坛在我省尚属首次。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