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始终把学生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作者】文/校医院      【日期】2009-12-02 00:00      【点击】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型流感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快、范围广、人群普遍易感染。因为这次的甲流发病是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学校的防控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校医院领导班子做出积极反应,制定了一系列甲流防控措施,积极应对甲流防治工作。
  一、高度重视 积极防控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我校甲流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处置能力,及时有序高效的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学生健康和学校安全稳定造成的危害,维护校园稳定,校医院扎扎实实的做了以下工作。
  1.今年三月份起在校医院网站、校医院大厅宣传栏上介绍有关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大力宣传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重要性。
  2.五月二十日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甲型H1N1流感防疫知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性,提高门诊监测的敏感性,医务人员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应如何起到重要作用,对疑似病人要知道如何处理,严格培训校医院工作人员。
  3.制做醒目横幅分别挂在两校区,大力宣传日常卫生行为规范。内容:“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不扎堆,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让人人偕知防控甲流的具体做法,加大宣传的力度。
  4.门诊发热病人登记并追踪,疑似病人转省医发热门诊排查。医务人员在门诊工作中,大力宣传防治甲型H1N1流感知识,让同学们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如有身体不适及时到校医院就诊。
  5.9-11月份是接种普通流感疫苗的季节,云岩区疾控中心要求做好普通流感的疫苗接种工作。校医院保健科备有普通流感疫苗,给教职工生接种提供方便。由于甲型H1N1流感疫苗还没有普及,普通流感疫苗同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6.迎新工作现场设立“甲型H1N1流感”体温监测点,用红外线测温仪给每位新生监测体温,有异常者进一步用温度计测。并发放防疫资料(内有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人手一册。重点排查从外省(河南、成都、兰州、杭州等)发病较多地区来的学生。对疑似病人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并转入发热门诊进一步确诊。
  7.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给职院09级全体新生作甲流防控知识讲座,进一步强化学生防控意识,防控甲型H1N1流感要从自我做起。
  8.国庆长假动员学生尽量不要外出,有外出的学生回来后要到两校区医院门诊部进行体温测试,安排了医务人员加班为学生监测体温。
  9.在两校区所有的学生宿舍楼值班室设立了体温测试点,配备必要的设备,培训值班人员,给需要测体温的学生提供方便。
  10.制定出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应急预案。
  二、积极应战  防治结合
  10月份以来,白云分校学生中感冒发热病人猛增,尤其是中旬以后,每天分校医务室门诊量达到原来的10倍以上,每天发热人数是原来的20倍。情况反应到白云区疾控中心,10月23日区疾控来人在门诊发热病人中采样三份标本做检查,25日检查结果报告有一人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人。当天下午由区疾控、分校综合办、校医院、职院领导开会,启动学校甲流防控应急预案,及时布置了隔离、观察、治疗措施。10月26-30日,分校医务室的病人始终保持在谷峰状态。按要求发热38度5的病人要转上级医院(白云区医院),但是白云区医院接纳病人数有限,成批的发热病人转出去,又成批的转回来。最后我们决定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将学生就地治疗。如实向学校领导反应情况后,校领导大力支持,把分校医院楼上房间及时腾空做隔离房间和病房,增加了三十多张病床,大大改善了就诊环境和接待量。加上每天从宝山校区增派五、六名医护人员支援,持续十多天以后门诊量、发热人数慢慢降下来,疫情逐渐得到控制。
  11月4号白云区区长到我白云分校医务室检查指导工作,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绩,表扬我们卫生工作扎实,医务工作者很有实力,能够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
  11月6号在校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白云区疾控中心的积极支持下,白云分校1.6万名学生全部接种了甲流疫苗。
  三、我们的体会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一项工作。全校教职工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是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秩序能否正常进行的大事。学校卫生工作者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在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要不断加强这支卫生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意识,真正为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