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下发了《关于批准2010年新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国科发基〔2010〕478号),我校申报的“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2010年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现了贵州师范大学国家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着奠基者的重要角色,处于国家科技创新的顶端。建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实力强、运行状况好的拔尖省级实验室,通过凝聚优质资源,荟萃精干队伍,“优中选强”,为进一步选拔国家重点实验室所作的铺垫。该计划遴选标准严格,“门槛”较高,竞争十分激烈。“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几十年来在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方面的科研积淀和良好运行得到国家认可,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
2009年至2010年初,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经多次向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汇报学校在喀斯特领域所作的工作,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为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申报过程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伍鹏程校长亲自带领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周忠发教授和学校办公室吕国富主任,陪同省科技厅领导到科技部给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培育基地的申报条件、目的与意义,争取科技部的支持并立项。
学校根据科技部关于组织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由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牵头,联合贵州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依托相关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人才团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申报人员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精心准备,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将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关材料提交科技部,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终获批准。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将为国家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51个县(市、区),尤其是贵州省78个县(市、区)同类山地环境石漠化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技术支撑、治理模式和示范样板;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喀斯特景观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科技支撑;为地方和国家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开展科学研究,加快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集成攻关,建立生态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治理信息数据库、宏观管理与决策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技术平台和模式。
“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将严格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认真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组织专家论证,力争在两年建设期内通过验收。同时,要以省部共建为契机,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积极承担地方和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努力建成为我省开展高水平研究、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供高水平平台,有力推动全校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