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照壁楼”分房工作圆满完成
【作者】文/马发亮 图/本网记者 王邦必      【日期】2010-12-07 00:00      【点击】

12月1日,备受教职工关注的“照壁楼”分房工作圆满完成。在此次分房过程中,校房改办按照学校以教师为本的工作理念和要求,向教学人员倾斜,优先解决教学一线教师住房问题。“照壁楼”共有132套,分配给教学一线教师的共113套,其中,高级职称13人、副高职称62人、中级职称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9人、硕士学位的70人。

为保证住房分配公平、公正,学校专门制定了分房积分标准。教职工按照分数高低依次选房。同时,房改办专门制定了分房示意图,以增加分房工作透明度,加快工作速度。

 

分房现场

 

房改办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服务 

据了解,“照壁楼”项目自2005年1月启动以来,学校房改办和基建科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2005年5月,开始缴纳建房款,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文件规定,建房款必须交到省房改资金管理中心;2005年12月,省房改办下达了《关于贵州师范大学职工集资修建高层房改经济适用住房的批复》,正式同意我校新建28层“照壁楼”,共304套,标志着“照壁楼”项目前期立项工作顺利完成。2006年,学校就“照壁楼”的环境评估、地质灾害评估、用地手续、规划手续、施工手续等向省发改委、建设厅、教育厅、贵阳市政府、市建设局、规划局、园林绿化局、云岩区政府等部门报批,2006年5月,报批手续基本完成,可以动工修建。恰在此时,建设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明确了新建住房面积结构比例,“照壁楼”套型建筑面积应予调整。学校为给教职工争取最大利益,多次与省建设厅、贵阳市规划局等单位协商,积极争取贵阳市政府支持,2006年底,贵阳市规划局原则同意“照壁楼”仍按原套型面积标准修建。2007年年初,各项报批手续基本完成,待贵阳市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后,项目即可修建实施。但贵阳市政府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有新的设想,规划从延安东路穿过我校校园修建道路,此路段正好影响“照壁楼”,因此“照壁楼”修建项目再度搁浅。后经学校不断努力,2007年10月,贵阳市市长办公会通过该项目,但原来建设方案(28层304套)需作修改,只批准建设22层,132套住房,造成部分已交房款的教职工不能入住“照壁楼”。

 

房改办工作人员认真做好服务 

据悉,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和关心教职工住房问题,在解决教职工住房上狠下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多次与省建设厅、省房改办、贵阳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尽可能按照现行房改政策,在校园内为教职工建设住房。近年来,已完成3号楼、4号楼、博A、博B、大板房(7—10栋)、照壁楼等5万4千多平方米,460套住房的建设,6万多平方米的“吟风苑”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和后勤处的积极努力,在市内高校系统中,我校在解决教职工住房方面走在前列。
 

【责任编辑】马发亮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