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学与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教育部高校“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2024年年会暨“高校‘四史’教育75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开幕式现场
教育部高校“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二级巡视员乔君,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欧阳恩良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周良书主持。教育部“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委员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欧阳恩良在致辞中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发展态势等基本情况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状况、教学科研成果。他认为高校“四史”教育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政治方向,遵循“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模式,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教授致辞
杨凤城在致辞中强调,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思政教育最宝贵的历史资源。推动高校“四史”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坚持知识为本,着力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共党史党建学知识体系,为深化高校“四史”教育提供强大学理支撑;坚持历史视野,善于从历史的长镜头、时代的大趋势出发研究和讲解“四史”,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大历史观;坚持文化自信,把“第二个结合”有机融入高校“四史”教育,将“四史”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和精神营养更好呈现出来;坚持现实关怀,树立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理念,引导学生深切领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四史”教育要通过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为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入脑入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高校“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教授致辞
乔君在致辞中表示,围绕为什么学“四史”、“四史”学什么、“四史”怎样学等三个角度系统阐述加强“四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党的历史和理论综合研究体系的紧迫性,并希望各高校机构、各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为高校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二级巡视员乔君致辞
宋广强在讲话中表示,贵州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应充分挖掘并将其深度融入“四史”教育。贵州各高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设相关课程,形成了课程体系,积极采取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学实践等有效措施,有力推进了“四史”思政课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宋广强致辞
主旨发言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南开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纪亚光,赣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邱小云,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宋俭,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朝峰,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良书,江南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松友等专家学者先后就推动新中国史研究教育向“新中国学”发展、高校中共党史课程案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思政课、加强新时代伟大变革研究、思政课讲好党史故事等主旨进行了报告。
在研讨阶段,会议以“‘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共党史党建学支撑高校思政课建设”“新时代高校‘四史’类思政课改革创新”“学术期刊与‘四史’学理阐释”为主题设置了四个分论坛。教育部高校“四史”教育思政课分教指委工作会议同期举行。
本届年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总结新中国成立75年来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历程与经验,共商高校“四史”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计。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讨、群策群力,通过加强研究阐释、总结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做好宣传推广以凝聚共识,并对分教指委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为高校“四史”教育思政课建设和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