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
【作者】历史与政治学院      【日期】2024-06-06 10:23      【点击】

5月31日至6月2日,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贵阳孔学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贵州师范大学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国家民委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国家民委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和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政治文化研究中心、贵州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建设研究基地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海南大学、人民出版社、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罗永祥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欢迎。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张盛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勃主持。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陈华森致辞。



在主旨报告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张盛发,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戴桂菊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建华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左凤荣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舶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罗爱林教授,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原院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徐坚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冯玉军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关系学院郭春生教授和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邓沛勇教授分别就斯大林与共产国际问题、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俄罗斯政教关系的历史传承、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西伯利亚、普京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的看法变化与影响、20世纪波兰曲折现代化进程与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早期失业问题、苏俄现代化经验教训、全球史(学)框架下的俄国历史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经济重心南移等内容作了精彩发言。主旨报告阶段由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刘向阳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中亚史研究室主任王晓菊研究员分别主持。

本次年会设置了“俄苏与中东欧国家现代化道路相关问题讨论”、“国内外苏联东欧史研究新动态和外交研究”以及“俄苏史研究中文化与社会问题新探讨”3个专题论坛,分9个场次展开深入探讨。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冯玉军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力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编辑部靳会新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钟建平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舶教授、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赵世锋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许静教授、刘军和李逸夫副教授主持。

分组汇报和研讨总结环节,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胡舶教授主持,黑龙江大学《俄罗斯学刊》编辑部李淑华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庄宇副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王超副研究员,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潘晓伟教授、高龙彬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鲍宏铮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院杨翠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继荣和杨胜兰汇报了分组研讨情况。罗爱林副会长作总结发言。

闭幕式上,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会长王晓菊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陈华森教授发言,张盛发会长致闭幕词。

本次年会是一次精彩纷呈的学术盛会,与会学者思想深邃、见地独到,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历史问题,不仅推动了我国的苏联东欧史问题研究,对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一审(校):李雷; 二审(校):王玥; 三审(校):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