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我校心理学院梅冬梅副教授团队在环境心理学研究领域国际TOP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作者】社会科学处      【日期】2024-05-31 09:02      【点击】

近日,我校心理学院梅冬梅副教授团队在环境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科院SSCI一区TOP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ature contact promotes prosociality: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elf-transcendence, nature connectedness, and materialism”的研究论文。

论文全面揭示了“自然接触”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探讨了自我超越、自然连通性、和物质主义对自然接触促进亲社会的中介作用机制。旨在为合理运用生态环境接触促进与提升社会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提供借鉴。



自然接触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减轻压力,改善情绪等。但自然接触对人们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及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提出了用于解释自然接触促进亲社会性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通过自然接触可以引起个体内部三个方面的变化,自我边界,连通性,以及价值取向,个体这三个方面的改变可能是自然接触促进亲社会性的内在机制。研究通过5个系统的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验证了这一假设理论模型。研究通过视频及拍照打卡的方式对接触环境类型(自然环境 vs. 城市环境 vs. 自由接触)进行了操纵,并通过不同的情景和范式检测了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接触可以有效促进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且自我超越可以持续稳定的解释自然接触对亲社会性的促进作用,自然连通性和物质主义也可以在部分情景中解释自然接触对亲社会性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为自然接触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解释模型,为深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自然接触对亲社会行为、自我超越、物质主义、和自然连通性的作用


自我超越、自然连通性、和物质主义在自然接触促进亲社会行为中的中介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为梅冬梅副教授,共同第一作者为梅冬梅副教授指导的2020级硕士研究生杨丁。该研究得到了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启动项目GZNUD[2019]26)、香港教育大学CRAC项目 (04A49)和系研究基金 (R4360, E0496, R2352)的资助。

论文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nvp.2024.102324

【责任编辑】一审(校):李雷; 二审(校):王玥; 三审(校):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