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喀斯特研究院盛茂银教授课题组在恢复生态领域1区TOP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在线发表题为“Response of soil phytolith occluded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to the long-term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Southwest China Kars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中国西南喀斯特土壤植硅体碳累积对长期植被修复的响应规律及其驱动机制,为区域碳收支核算、基于植被修复的人为干预碳调控供了科学依据。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就会给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巨大的影响。植被修复产生的植被碳汇效应已是共识,并得到大量的研究。但其对土壤碳库、特别是稳定的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仍缺乏认识。植硅体碳由于受植硅体的保护,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是土壤碳库中稳定碳的重要来源,是陆地土壤千年至万年长期固碳的重要机制之一,对陆地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生物地球化学碳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长期植被修复对土壤植硅体碳累积的影响,对因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收支进行计算并揭示其内在的驱动机制,对准确理解全球碳循环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对基于植被修复的碳循环调控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结果表明,中国西南喀斯特已经实施约30年的植被修复工程措施显著增强了土壤植硅体碳累积,明显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库中的植硅体碳比例。但不同植被修复工程措施的土壤植硅体碳累积增加效应明显不同。人造乔木林工程措施具有最好的土壤植硅体碳增加效应,特别是柚木种植。植被生物量和凋落物产生量是土壤植硅体碳累积的关键影响因子,土壤C:P和N:P能够明显影响土壤植硅体碳累积。人类活动(耕作和收割等)也是影响土壤植硅体碳累积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不仅为基于植被修复的人为干预碳调控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全球陆地生态土壤稳定碳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植被修复措施的土壤植硅体碳和植硅体碳占总有机碳库的比例
(Ttg—柚木种植,Tcf—柏木种植,Szb—花椒种植,Shu—火龙果种植,Vlj—金银花种植,Gps—皇竹草种植,Gav—砂仁种植,CK—无植被修复)
该文通讯作者为盛茂银教授,第一作者系盛茂银教授指导的2019级硕士研究生。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136、42107250)、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重点项目(Qiankehe Jichu [2020]1Z012)的资助。
论文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ldr.4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