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国家督学、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姚喜双教授莅临我校,举办了主题为“普及国家通用语、诵读美好新时代”的学术讲座。讲座在花溪校区“道德讲堂”举行,我校文学院、传媒学院师生代表逾300人到场聆听。校党委书记韩卉出席,副校长赵守盈主持讲座。

姚喜双教授指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从事新闻传媒、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高校教师倍受鼓舞。一方面,教师们从教学到科研都要围绕党和国家新制定的大政方针,通过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寻找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研究课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跨入新时代,在普及国家通用语的工作上,民族地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高校教师身负重任,在普及数量的基础上,也要提升质量。从事语言文字和新闻传媒工作的老师们一定要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前提下,增强文化自信,加强媒体融合,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创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用中国语言文字传承、传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全面提升人际交流和人机交流两个空间语言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姚喜双以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为例,逐字逐句示范朗诵,从理解、感受、表达三个层面讲授如何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让诵读的声音达到不僵不挤、控制自如、声气通畅的灵活状态。追求美好的理想是通过伟大的斗争得来的,脱离人民生活的播音创作是无感情的,姚喜双指出,青年人学诵读应该在表达上学会抓整体、抓重音、抓本质。
语言不仅是通往他国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打开一国文明的钥匙,是打开人类智慧之门、心灵之门、未来之门、科技之门的钥匙。姚喜双以高屋建瓴的论述和精彩绝伦的示范对“普及国家通用语、诵读美好新时代”的主题做出了深入的讲解和科学的指导。最后,姚喜双用充满磁性的嗓音给在场师生现场朗诵《沁园春·长沙》,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简介
姚喜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国家审音委员会秘书长。曾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语言文字应用核心学刊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务。
姚喜双教授领导创办媒体语言学和播音主持博士专业和博士后工作站,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和论文多部篇。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和国家广电总局金话筒评委。担任世界华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日韩汉字协进会中方总代表,国家教材评审委员。担任央视诗词大会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总策划,主创了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著名电视节目,组织开展和实施了中华经典诵写讲工程。
姚喜双教授是贵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