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至10日,“皖闽黔天体物理学术交流暨天文学科发展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省天文学会承办。研讨会邀请到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皖闽黔”三省天文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我校副校长管新福致辞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管新福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薛永泉教授,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顾为民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王挺贵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赵文教授,贵州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梁方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执行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杨睿智教授,厦门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天文系主任、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彤教授,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肖文君教授、副院长董爱军教授及各参会单位天文学科相关负责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肖文君主持。
管新福在致辞中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的总体情况,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贵州师范大学天文学科的建设提供的大力帮助表示感谢,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天文学学科建设、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以及前沿科学研究等热点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思维,为三省区乃至国家的天文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的学术交流主要涉及恒星潮汐瓦解、脉冲星、宇宙学、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伽马射线暴、核天体物理、天文大数据处理以及天文教育等相关前沿热点问题。其中,薛永泉、顾为民、李剑、蒋凝分别作题为《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以及极弱却剧烈变化的潮汐瓦解事件》《射电宁静活动星系核热冕伽马射线辐射》《活动星系核的余烬:潮汐瓦解事件和准周期暴发事件》《通过时域测光搜寻致密天体吸积系统》的特邀报告。除此之外,来自皖闽黔四所高校的十数位学者分别作了报告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天文学科发展研讨环节,刘彤、董爱军分别介绍了厦门大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天文学科发展情况。与会专家针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研和教育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充分肯定了贵州师范大学天文学科的快速发展和鲜明成效,同时表示愿意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教师交流等方面一如继往大力支持学校天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倡议在“两两帮扶”和“对口支援”的基础上,无论是学校或者教师彼此之间增进了解、加强互动,在具体的研究领域找到更多的合作发力点,争取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取得更多实效。
“皖闽黔天体物理学术交流暨天文学科发展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进一步加深了皖闽黔三省天文学界的学术交流,也为推动天文学研究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进一步推进皖闽黔三省高校天文学科建设、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