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时代视野下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期】2018-04-18 15:12      【点击】

4月14至15日,“新时代视野下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70多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收到参会论文60余篇。开幕式由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勇教授主持,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教授讲话,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欧阳恩良教授致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崔伟奇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参加了开幕式。



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时代视野下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研讨会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董春雨教授,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欧阳辉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尚智丛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知识的兴起与认识论的转向》、《王阳明心学的道德结构体系》、《大数据技术背景下“人与机器”关系的再思考》等主题发言。董春雨以落体定律、掷骰子的概率性等传统问题为例,介绍了传统知识观及其不足,引出“个性知识”的概念。他认为,个性知识有具体性、个人性、强有效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董春雨指出数据的完备性、“数据+算法”等促使了个性化知识的崛起,他结合知识产生的路径、机理等内在原因对大数据时代个性化知识的认识论转向进行了深入阐释。欧阳辉纯揭示了王阳明心学完整的道德结构体系。“良知”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起点,“复其心体之同然”的人性论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理论基础,“致良知”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展开,“知行合一”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实践,“满街人是圣人”是心学道德结构体系的归宿与目的。王阳明的心学道德结构体系是中国儒家道德结构体系的高峰之一,影响深远。尙智丛认为,在哲学范畴内,“人与机器”是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外在物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的目的性说明人与机器的同一关系。18世纪以来的机械论哲学试图以“普遍数学”原理在理论上阐述“人是机器”,但未能彻底说明心灵作为一种实体与物质实体的同一关系。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人机合一的趋势,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在人的目的性基础之上的,作为物质实体的机器与人身的融合。

在交流讨论环节,20多位专家学者们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双创服务模式变革与创新、大数据技术与双创教育、大数据思维与双创实践、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时代价值与伦理思考、大数据与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双创战略的哲学思考等展开了交流与热烈的讨论。

崔伟奇教授对学术研讨会作了总结。他说,大数据的兴起颠覆了许多传统的观点,需要学者们展开理论反思与研究,因而本次学术研讨会选在有“大数据之都”的贵阳召开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会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大数据与双创的哲学思考,拓宽了我们的理论视野,丰富了我们对新时代特征的认识与把握,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启迪。我们要以本次学术研讨会为起点,调动更多资源,深入推进新时代视野大数据与双创研究,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同时,他还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感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本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


与会人员合影

【责任编辑】王玥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