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谢廷秋教授解析生态文化与生态文学
【作者】社科处 唐弘树      【日期】2014-11-06 16:23      【点击】

11月5日下午,我校社科处处长谢廷秋教授应邀在白云校区求是讲堂作了题为“生态危机、生态文化、生态文学”的学术讲座。此次报告会系我校“山海风流”系列学术讲座暨2014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周学术报告会之一。讲座由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万平主持,求是学院师生4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谢廷秋首先谈到了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她说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忽略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已经酿成了较大的生态灾难,如大气污染、江河湖海污染、沙漠化、石漠化、极端天气、垃圾围城等。作为知识分子要有反省和批判意识,大声疾呼:“救救地球!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

接着,谢廷秋从田野考察的角度谈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观。她认为贵州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观主要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一体观;“万物有灵”——原始自然崇拜观;“一窝难容许多鸟”——计划生育人口观,并对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这些少数民族先进的生态文化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一份子的生态文化观念。

 

 

谢廷秋以贵州少数民族作家的诗歌创作为例分析贵州少数民族生态文学中蕴含的生存智慧。她认为贵州少数民族诗人的生态诗歌从生态整体角度来感受世界,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生命的多样性,提倡尊重一切生命;把生命体验融入到对自然的感悟中,给予自然万物以生命的尊重,春花秋月、阳光露珠不再是表现诗人感情的审美客体,而是具有审美意识的主体。还有一些生态诗歌批判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盈着欲望批判和生态预警的生态思想内涵,同时呼吁人们回归自然。

谢廷秋还从更深的层面来阐释生态诗歌出现的根源——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物欲的膨胀使现代人沦为急功近利的单维人,与诗意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生态诗歌呼唤回归自然,具有疗救现代人精神病症的作用。她呼吁大家学习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的理念,切实的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出一份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责任编辑】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