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成功申遗:16人专家组我校专家占9人
【作者】宣传部 马发亮      【日期】2014-06-30 10:17      【点击】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师范大学为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申遗”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身在卡塔尔参加大会的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国家喀斯特石漠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熊康宁通过电子邮件与记者交流:“这次申遗项目是继2007年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后的第二期项目,与之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第一期共同组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系列遗产,包含从高原到平原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反映了一个完整而独特的喀斯特演化过程,同时展示世界上最壮观、最多样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慕德贵率领的贵州代表团参加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

 

据悉,2006年,我校主持完成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申报科技支撑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期申报文本及材料于经国务院签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决议将荔波、石林和武隆喀斯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荔波成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09年,我校主持完成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遗产申报科技支撑项目,参加主持汇总研制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文本及材料于经国务院签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决议将赤水丹霞在内的中国6处丹霞正式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赤水成为贵州省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此次“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遗”也凝聚了我校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在由贵州省、重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市)联合组成的16人“申遗”专家组中,有9人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组长仍由熊康宁教授担任。第二期申报文本及材料于2013年经国务院签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年,施秉晋级成为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总面积282.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2.8平方公里,缓冲区180.15平方公里。

贵州师范大学在贵州“申遗”道路上能够屡建奇功,源于我校在喀斯特研究方面领先的科学技术积累。多年来,我校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在喀斯特环境与石漠化防治技术研发领域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重大课题“贵州清镇市喀斯特生态经济技术开发与示范”、“喀斯特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和“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3项;国家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意大利第九、十、十一、十二次政府间科技合作)“中—意贵州西南部喀斯特及洞穴合作研究”、“中国西南部(贵州)深部和表层喀斯特生态系统研究”、“贵州(中国西南部)主要喀斯特水库及地下水质研究”和“贵州省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物多样性与生存质量”4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星火科技扶贫项目“兴义市南龙民族生态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兴义市南龙民族村生态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和“典型喀斯特贫困山区农业产业化与信息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 3项;国家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石漠化治理、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重点科技项目及工程项目12项,以及省部级和地方企事业单位项目87项。

贵州师范大学在喀斯特环境与石漠化防治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力量已为全国同行认可。首次建立了石漠化等级指标体系,数据经省长办公会审定,省统计局发布;率先提出石漠化是可以治理改善的,建立了全国有影响的花江示范区,温家宝同志在花江考察时指出,“这就是贵州的模式,山区人民的希望”;最早构建不同等级石漠化综合防治模式与示范区,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示范区;科学论断石漠化治理绝非一两个五年计划能达到“山川秀美”,需国家长期大规模投入;系统提出9种防治工程模式与衍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被国家发改委采纳;通过承担规划设计加强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工程化应用及对国家重大工程的支撑,完成贵州省和贵州省5个州市、58个县区规划、实施方案及年度设计。贵州省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复,“三位一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复。2013年,“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落户我校。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填补了国家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平台的空白,实现了贵州社会发展领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熊康宁教授告诉记者,为国家全面开展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全国8个省(区、市)451个县(市、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衍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我国石漠化防治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石漠化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是国家喀斯特石漠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职责。而目标是重点突破关键配套技术、进行模式研发,强化技术的科学凝练与集成创新,形成生态效益、产业效益和惠及民生显著的石漠化防治技术模式与生态衍生产业技术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贵州正在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从生态文明创新平台的建立,到绿色产业的培育与打造,探索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之路,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

【责任编辑】覃楠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