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第七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作者】文/陈华艳 图/罗思文      【日期】2013-08-26 11:25      【点击】

8月24日,由我校文学院承办的“第七届汉文佛典语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宝山校区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多功能厅举行。副校长赵守盈、贵州省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王锳、浙江大学教授方一新、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教授竺家宁、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李圭甲、香港教育学院朱庆之、日本北海道大学松江崇及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内陆学校的专家团队和我校文学院12、13级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开幕式。文学院副院长史光辉主持会议。

 

研讨会现场

 

赵守盈为了让初次踏入贵州的专家学者们了解贵州师范大学,进一步熟知民族风情充溢的多彩贵州,向与会同仁们简要地介绍了我校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贵州锦绣的山川和独特的人文文化。他说,希望佛经语言学研讨的继承和发展,推进语言学术走向一个的更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我校的指导和发展),同时也祝愿各学者专家们在此次探讨会中,更加了解和享受美丽的贵州。

作为语言研究者,王锳就“皮草”一词在中古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的多层次演变为列,运用佛经语言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王老认为这正说明了佛经语言对中古语言和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巨大。王老还说到:“很高兴的是今年的三个语言研讨会在我省圆满开展,更幸者此次研讨会在贵阳召开的,作为贵州人,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在语言研究这条路上,我已为8旬老人,对于它的继承和发展,有赖于年轻的你们。”

竺家宁在致辞中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开创以来的发展情况。他认为,佛经既有宗教的、思想的、哲学的、义理的一面,也有文学的一面。他进一步解说到,佛经可以被看作是“翻译文学”,但是它更重要的层面应该是它具有的佛经语言身份。提及佛经语言,一般人们往往总想到佛经语言就认为是梵文、巴利文、藏文的研究,但其实,就语言的立场来说,汉文佛典的研究意义与价值更甚于上述各种语文,佛经语言学不必依附梵文、巴利文、藏文而存在。只有在研究原始佛典教义的时候,那些语文才起作用,所以人们可以利用佛经语言学既有的声韵学、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的知识,去读懂佛经。因此对于佛经语言学的研究来说,佛经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量库。

8月25日下午,经过语言大家们两天严谨的学术研讨后,第七届汉文佛典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共享了17篇精品论文,其论文所涉内容主要包括佛典语言词语中语气词、从教学角度研究外来词、从文献学角度考究音义、慧琳音义的分类和考编、金刚经中涉及到的语言与修辞等,这些研究成果(尤其是其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概念)对汉文佛典语言学的发展影响巨大。第二组主要侧重于词汇与语法上的研究,其分组会上宣读的16篇论文的研究除对佛典语言句法、结构、被动句、疑问代词、虚词异形词、介词等多方面外,还有某些后起新秀的具体词汇的研究,如“梁言”、“镜花水月”等的研究。

 

留影纪念

 

两组代表都从研讨文作中指出各自在研究对象上存在理论总结上不足,不够深、研究方法不够与时俱进、不够新(还存在传统方法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方一新在对新一代研究者们的建议中说到,希望年轻学者在语言描写上做到既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在理论总结上也能做到主流,有规律,有创新,在语言研究上有新发现。朱庆之在总结报告上也对汉文佛典语言学的继承者们提出“持之以恒,与时俱进”的期望。他说道,要在汉文佛典语言学的研究路上不断推陈出新,使佛典语言学在今后的学术界发展壮大,吸纳愈来愈多的学者,当下的研究者们需要保有一股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能为之而乐此不疲的心态。从而在研究路上才会找到更多的路径,更多的新方法,要让汉文佛典语言学走出东亚圈,真正地立足于走向国际上,新的工具、新血液的投入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王强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