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我校副校长蔡永生教授结合贵州实际就如何建立“学习高地”进行了探讨,撰写的理论文章被贵州日报全文刊载。现将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论建立“学习高地”
蔡永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一重要论断和创新理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和理论指导,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建立“学习高地”,有利科学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勇于探索实践,抢占创新先机,迎来发展天地。
一
中国共产党人要建立的“学习高地”,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传承创新高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都与学习密不可分。我们党是在传播、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靠学习和实践起家并推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我党历史上的延安整风是一次大的学习教育活动,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团结,端正了党风、学风、文风,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又号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学习新知识,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一步强调学习,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历史表明,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事业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未来是什么?就是党的十八大强调的“总任务”的实现和继续奋进。这是一个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一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二是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光荣与梦想变成现实,是一个努力拼搏、顽强奋斗、不懈奋进的过程。从历史长河来看,当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国梦,挑战就越突出,任务就越艰巨,工作难度就越大。这是因为伟大的事业、美好的未来,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的本领对于更高目标来说,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加重,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能力不足的危险、本领不够的压力越来越明显。如果没有足够而过硬的本领,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就很难实现。解决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加强学习,努力实践。就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二
中国共产党人要建立的“学习高地”,是要促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智慧高地。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未来宏伟目标和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下一步需要推进的主要改革将涉及到较多深层次利益矛盾,甚至涉及到改革者自身的权利和部门的利益。对于这些问题和难题,我们的一些同志感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归结起来,就是“本领恐慌”。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今天,当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我们要努力增强本领。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学习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基础和智力支持。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要素。当今世界的变化发展之快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思想僵化,不是与时俱进,就跟不上“世情”、“国情”、“党情”的巨大变化。“世情”显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国情”表明,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凯歌不断,但实现中国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增长,社会诉求和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情”也表明,新形势下,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但同时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如何应对“世情”的新变化、“国情”的新情况、“党情”的新考验,从根本上说,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一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二是要勇于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三是要增强解决新问题的各种本领并实干兴邦。要做好上述工作,顺利推进事业发展,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加强学习。
三
中国共产党人建立的“学习高地”,是一个真学、善学、励学、持续学、长管用的精神高地。
要解决“真学”的问题,坚持自觉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须知,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创新好。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是个人的事情,说大点,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说小点,是关系自己能否做好工作,怎么说,都不是小事情。一定要拿出实际行动真正学,不要停留在口头上。
要解决“善学”的问题,知道如何学。第一,要明确学什么。一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把握规律,坚持正确方向。二是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三是要学习哲学、党史、国史、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四是要学习文学和逻辑等知识。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升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第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第三,要拓展学习的有效途径。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也要向专家学者学习,还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
要解决“励学”的问题,组织激励学。毛泽东同志说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干部学习,自身努力是内因,起着关键作用,组织上提供条件是外因,不可缺少。党组织要鼓励、激励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要为他们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要总结学习经验,探索学习规律,树立学习典型。要把认真学习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必要条件。
要解决“持续学”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不能热一时、冷一段。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都要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制度。使学习常态化,长管用。
四
在贵州建立“学习高地”,是要建立促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增强科学发展自觉、后发赶超自觉、同步小康自觉的发力高地。
运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原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影响做“第一小提琴手”。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基本原理,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可以超前于社会存在,也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走在社会存在前面,这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马克思在研究德国文化和革命史的过程中,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德国的经济发展不如英国,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文化发展方面,德国就不能走在前面,德国完全可以承担欧洲文化的“第一小提琴手”。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先进文化等则高于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诸多原因,贵州经济发展在全国排名落后,但不影响我省建立“学习高地”,在文化发展等方面充当“第一小提琴手”或“第二小提琴手”的重要角色。
把“后发赶超”作为贵州发展的主题词、中心词,真正理解其真谛。把握贵州后发赶超精神实质的真谛是:第一,充分发挥伟大精神的能动作用。要在崇高理想信念、优秀政治品格、高尚道德追求、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上建立“学习高地”、“精神高地”,发挥崇高精神的鼓舞作用、动力作用。第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贵州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多彩、红色资源丰厚、旅游特色鲜明、气候条件独特、地理位置重要,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要千方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第三,充分发挥“赶超”优势。一是发展速度要快。落后了要赶上去,最要紧的是争取和保持“三高于”速度。快中求好,好求更快。二是要在发展战略上超前、发展模式上创新、发展进程上出彩。三是要打特色牌,求高质量,创高水平,争好声音、好形象、好影响。四是善于总结经验,为全国提供借鉴。总之,深刻把握后发赶超的真谛,在贵州建立“学习高地”的必要性、紧迫性就更加明显了。
我们要按照省委的要求,把以“十破十立”为重点的解放思想推向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始终坚定发展自信、跨越自信、小康自信。精心搞好顶层设计,勇于进行实践探索。戮力同心,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为实现贵州的“中国梦”努力做出新贡献!